本网讯(通讯员唐明俊覃思思)4月26日晚,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向远教授应邀来我院作主题为“东方美学与日本文学之美”学术讲座,日语系副教授丁跃斌博士出席并主持本次讲座,日语系教师及2016至2017级日语专业学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在讲座中,王向远教授围绕日本美学展开论述,启迪大家从日本美学的四个关键词“物哀、幽玄、侘寂、意气”来感悟日本文学与美学内涵;并阐释了日本文化是充满审美的、感性的文化,提醒我们要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来阐释日本文学和审美文化。他指出从“人情”、美学等角度来正确理解日本文学作品之美和日本文学之重要性、认识和反思中国文学的发展之路。同时,王教授也认为,“物哀”在日本文学中具有重要的指代和象征意义,首先它表示了日本文学是脱离政治的、是不为政治服务的,其次表现了日本文学的一个非道德、非伦理的本质,日本文学强调实现真正的自由状态,追求自由而享受生活之美。“幽玄”代表的是一种审美的深度,实质就是一种模糊、空灵、暧昧、不直接的状态形式。“侘寂”有两种含义,其一指听觉上的寂静,其次最重要的是实现“寂色”的境界,即破旧、灰暗、消极之色,在哲学上就体现为禅宗意识,它所追求的是审美思维的转化。“意气”即是身体美学概念的象征,它指明了美学是感性的最积极状态,而最高趣味解构道德,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王向远教授运用通俗易懂的生活例子,结合日本名著的片段,向大家阐述日本美学的精神实质。他说,文学是把生活美学化,用独特方式来改变生活,使心灵与世界建立另一种关系,追求人的个体的自由之美。
王向远教授还指出中国大学生学习外语的正确模式和方法,提出大学教师应该提升自身学术水平,从教书匠转变成引领学生进行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文化学习与研究的学者。两个半小时的报告,王向远教授从历史、文学、哲学、文化等多个领域旁征博引展开论述,内容丰富而深刻,理论独到而系统,使在场的师生对日本文学及其审美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在互动环节,师生们与王教授就研究外国文学的方法和意义展开了热烈讨论和交流,王教授细致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王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东方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华学术外译两部著作的入选作者。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发文24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计600余万字,译作10余部计350余万字。结集有《王向远著作集》全10卷(2007)、《王向远教授学术论文选集》全10卷(2017繁体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