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工作>>正文

【感动中国】之黄大发

时间:2018-03-05 作者: 点击:[]

【感动中国】之黄大发

一汲清泠水 高风味有馀。

——黄大发

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个老党员为人民许下的誓言。大发渠,云中穿,大伙吃上了白米饭。三十六年,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变。

20世纪60年代起,黄大发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

2017425日,中央宣传部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9月,获得“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82岁的老支书黄大发一辈子几乎都在贵州北部一个名叫团结村的偏远山村度过,自幼失去双亲,没念过几天书,也认不得几个字,去过最远的地方是省城贵阳……

但他却用了一生的时间,带领当地群众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了一条天渠,解决了全村人的吃水难题,活成了别人眼中的愚公。村里人说,看到他,就知道什么叫做伟大

黄大发锁在的团结行政村是遵义平正乡最边远、最贫困、最大的一类贫困村。

摆在村民面前的最大困境,不是移不动的两座山,而是缺水。1995年前,6个村民组167户人家980口人,年人均粮食150斤,人均产值80元。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谷沙(玉米粒),过年才有米汤喝。当地流传的这首民谣是1995年前草王坝(团结村村民组之一)的真实写照。因为没有水源,石漠化极其严重,全村老少常年守着一口水井排队挑水;农民不敢种水稻,只能以耐旱的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

成年后的黄大发历任草王坝村大队长、村民委员会主任、村支书,但始终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村子贫困的窘境。上世纪六十年代,走马上任支书后,他做出的第一个大胆决定,是对缺水宣战——开山修渠。

寒冬腊月,就穿一双草鞋,没穿袜子,脚趾全露在外边。很多年后,黄著文还能想起黄大发前来找他审批时的样子。这样的毅力,还有什么干不成的。

黄大发36年,绝壁凿出通天渠,有些事情,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看似无声,但改变正在发生。

许多人把黄大发称作愚公,艾瑞克问黄大发对此有何看法,他说:愚公就是要下定决心,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只要挖山不止,挖一点少一点。我这一代挖不清,下一代一定要把它挖平,我要帮下一代干点什么让他们看到,有点继承有点留念。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黄大发和村民们证明了,没有信念和努力跨不过的高山。高山无言,却把这些记忆都深深铭刻,把这个关于信念的故事世代流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