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工作>>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解读】诚信、友善

时间:2016-06-10 作者: 点击:[]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八个字的公民道德建设主题。这个主题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紧扣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文字表述简洁通俗,内涵丰富,具有很强实践特色。诚信是人类的普遍道德要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诚信的要义是真实无欺不作假、真诚待人不说谎、践行约定不食言。

一、培育和践行诚信价值观意义重大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邓小平同志曾说:讲信义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具体来说,是尊重事实、真诚待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是忠于良心、信守诺言。之根,之用。中华传统美德把诚信视为人立身进业之本,要求人们 内诚于心,外信于人。诚信是立身处世之道,是人之为人的道德规定。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个人社会化的初始原则。人的社会化,不仅要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学习社会交往的规则。其中,遵循不说谎、说话算数等诚信规则,则是每个人最早接受的规则教育之一。 

二、诚信价值观的实践要求。

1)诚实劳动。诚信绝不只是单纯的守约与履约问题,更是劳动创造的态度和品德问题。诚信要求人们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中,尊重客观事实不作假,不投机取巧、偷奸耍滑。如果说劳动创造世界,那么,只有诚实劳动才能创造出提升人的生活品质和增强人们幸福感的美好世界。

2)真诚待人对己。诚信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求实不骗人、对己不自欺,反对虚伪和欺骗。因此,诚信是忠于本心、真实无妄、信守承诺的态度和品行。按照真实要求为人做事,即为人实在、实诚,才会有好的工作作风和社会风气;人们唯有信守约定、践行承诺,才会心里踏实有安全感、彼此信任有幸福感。

3)恪守诺言和约定。诚信要求人们遵守诺言、契约,反对毁约和违背诺言的行为。这里所说的诺言和约定,既包括由人们自己承诺而引发的特定权利和义务,也包括国家法律、法规、政令、规章制度等规定的普遍权利与义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友善,是对人类以往友善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价值准则,是我们建设和谐家园、实现民族梦想的重要精神条件和价值支撑。

三、友善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1)谦敬礼让、帮扶互助。在工作和生活中不矜能、不伐善,先人后己,保持谦虚低调。面对道德高尚、品质优秀的人,虚心学习,做到见贤思齐;面对他人的过失、缺点,设身处地给予体谅和包容,诚心诚意进行提醒和帮助。戮力同心、同舟共济,在他人有困难时及时解急救难、雪中送炭。谦敬礼让、帮扶互助的友善风气在人们之间流转和传递的是温情与爱心,能消除隔阂、融冰化雪,使人如沐春风。

2)志同道合、携手奋进。友善之情往往生发于志趣相投的人们之间,因此人们常说同志为友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说友善意味着志同道合、友善的基础是志同道合,那么,在当代中国,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同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梦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同心同德、共同奋进,是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时代要求。

3)珍惜资源、关爱自然。人类不仅生活在群体、社会中,而且生活在天地、自然中。人们在自身的生存发展中不仅要和他人、社会打交道,而且要和自然打交道。爱人爱物密不可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们共有的生存家园。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同时就是尊重和保护他人他国的生存发展权利,就是尊重和保护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权利,就是尊重和保护人类自己。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离不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切实提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促进共同富裕,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当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时,人际和睦友善的风气就会更易生发。

 

关闭